霸王茶姬开启全球化征程赴美IPO: 离打败“东方星巴克”还有多远?
2025年3月26日,中国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(ChageeHoldingsLimited)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递交招股书,计划于纳斯达克上市,股票代码为“CHA”,意为“茶”的拼音。若成功上市,霸王茶姬将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企业,也是继奈雪的茶、蜜雪冰城等品牌后,第五家冲刺资本市场的头部茶饮品牌。
创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,以“原叶鲜奶茶”为核心产品,主打国风文化定位,凭借“伯牙绝弦”等爆款单品迅速崛起。截至2024年底,其全球门店数超4500家,2024年全年商品交易总额(GMV)达295亿元,同比增长173%;营收124.05亿元,净利润25.15亿元,净利率20.3%,盈利能力居行业前列。这一成绩单,为其赴美IPO增添了底气。
二、上市逻辑:对标星巴克,讲好“东方茶文化”故事
霸王茶姬的招股书将自身定位为“东方星巴克”,试图复制星巴克通过上市加速全球扩张的路径。1992年星巴克上市后,门店从165家激增至当前超3.8万家,推动咖啡文化全球化。而霸王茶姬的愿景是“以东方茶,会世界友”,通过现代化演绎茶文化,挑战星巴克在现制饮品市场的地位。
全球化布局提速:招股书显示,2025年霸王茶姬计划新增1000-1500家门店,重点拓展海外市场。美国洛杉矶首店即将开业,印尼门店也在筹备中,东南亚市场已布局超100家门店。其国际化战略不仅限于开店,还通过视觉营销强化文化输出:简化品牌Logo、启用国际化的英文名“CHAGEE”,并推出融合皮影、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广告,塑造鲜明的东方美学形象。
资本化助推行业升级:分析人士指出,霸王茶姬上市或将推动新茶饮行业进入规范化、全球化新阶段。与其同期筹备IPO的蜜雪冰城、古茗等品牌,亦在加速争夺市场份额,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。
三、争议与挑战:光环下的隐忧
尽管增长迅猛,霸王茶姬的“东方星巴克”叙事仍面临多重考验。
产品与服务的短板:招股书承认,其营收高度依赖“伯牙绝弦”系列(累计销量超6亿杯),但消费者对产品创新不足、口味同质化的质疑始终存在。此外,部分门店被曝出服务体验不佳、饮品中出现异物等问题,品质管控亟待加强。
供应链与加盟模式风险:相较于星巴克成熟的直营体系,霸王茶姬以加盟为主(加盟占比超90%),快速扩张可能导致管理松散。近期有加盟商吐槽“店大欺客”,指其加盟费高昂、后续收费不透明,引发舆论争议。
国际市场竞争加剧:星巴克2023年中国区营收达228亿元,仍具规模优势;蜜雪冰城等国内品牌亦在东南亚加速布局。霸王茶姬需在标准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,避免“水土不服”。
四、行业视角:新茶饮内卷下的资本突围
霸王茶姬的上市,折射出新茶饮赛道白热化竞争的现实。2024年以来,蜜雪冰城、古茗、沪上阿姨等品牌密集递交招股书,行业进入“上市潮”。然而,资本化并非万能解药:茶百道上市首日破发,奈雪的茶市值缩水超90%,警示市场对新茶饮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。
差异化破局关键:霸王茶姬试图以文化属性和数字化运营突围。其通过微信、QQ等平台构建私域流量,会员数从2023年的6940万增至1.77亿;同时借助国风营销吸引年轻客群,差异化定位咖啡主导的西方饮品市场。
五、未来展望:从“跟随”到“引领”
“上市只是起点,而非终点。”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,霸王茶姬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:
产品迭代能力:摆脱对单一爆品的依赖,开发更具创新性的茶饮品类;
全球化运营体系:构建适应不同市场的供应链和服务标准;
品牌价值沉淀:将茶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认同,而非短期营销热点。
若成功登陆美股,霸王茶姬募资将主要用于供应链升级、海外市场拓展及数字化建设。其能否真正成为“东方星巴克”,取决于能否在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间找到平衡,并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的价值。
结语霸王茶姬的IPO,标志着中国新茶饮品牌从“内卷”走向“外拓”的转折。然而,资本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正如星巴克用30年将咖啡文化推向全球,中国茶饮的国际化之路仍需时间沉淀。霸王茶姬的征程,既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缩影,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试金石。